林立人(林桑)
學歷/ 台灣大學機械工程 博士
經歷/ 曾任職於台積電、茂迪太陽能、茂迪文化藝術基金會
專長/ 物聯網、機器人學、自動控制、太陽能
走入位於台南最西邊的安平區,不同於市區嘈雜的情景,道路的寬闊與氣氛的幽靜,讓我瞬間誤以為來到了台東(笑)。在烈日下,不遠處站的正是我們這次要拜訪的社群大人物-林立人(林桑),林桑拿出他的招牌笑容,熱情地為我們介紹港邊停靠的遊艇與帆船,帶領著我們走進他的帆船世界。
不同於以往總是坐在室內工作室、咖啡廳訪問的經驗,這次的採訪在「林桑的船」上進行,令小編們為之興奮。從港邊的角度看這艘船,並不覺得它的體積大到可以容納房間,但實際走入船艙內才發現不僅有三間房、一間浴室和兩張大沙發之外,甚至有一個小廚房,可以在船上烹煮料理,不禁令小編大開眼界。林桑說:在港邊看到的僅是三分之二的船,其中還有三分之一在水面下呢!
「林桑的船」。(攝影:林亮潔)
和別艘船不同的是林桑透過自身「需求」,改裝了船上許多的物件,但若僅用眼睛掃過便會發現改裝後的船,和原本的好像沒什麼差別,原因就在於林桑喜歡船原本的模樣,所以都把東西藏得很好,像是偽裝成救生艇的冷氣、排水管線等。而林桑也在船上加裝了電腦與樹莓派,透過自製的 APP-林桑的船,即可「聯網」控制船上的每一個物件。
「林桑的船」內有三間房、沙發區還有控制機台等。(圖片來源:林桑臉書(另開新視窗))
「我和其他的創客比較不同的是,我所做的東西都是因為需求而產生。」笑說自己是莫名其妙變成創客的林桑,和我們分享他最自豪的改裝-「太陽能板」,放眼望去別艘船盡是使用帆布遮陽,而林桑將原本的帆布拆除,結合過往機械研究的背景,設計出一套船上的太陽能發電板,除了兼具遮陽用途之外,還有接水的功能,而其堅固的構造,更已成功抵擋近三年來颱風吹襲的經驗。
而林桑也提及,船上所有的物件,幾乎都會準備兩套以上,以預防航行時設備故障所發生的意外,像是船上的救生用具和無線電等,皆是配備三套,其中 HF 高頻無線電還可以在汪洋大海之中,回報氣象訊號。因為缺什麼就做什麼的動機,讓林桑船上所改裝的物件都非常實際與實用。
林桑善用其機械背景,來自製太陽能系統,以達到發電兼遮陽的雙重效果。(攝影:林亮潔)
「隨著洋流漂浮的垃圾,使用人力清理既浪費時間又耗成本,倘若有一台海上吸塵器呢?」林桑無人小艇的研發概念由此而生,作品更因此獲得 2017 年聯發科通訊大賽的冠軍。透過自行撰寫 APP,監控無人小艇的位置,除了可以決定行進的方位以達成海上任務之外,更希望能在海上收集垃圾做環保。
縱使無人小艇有其法規的限制與疑慮,但林桑還是期望能將現在我們所坐的這艘大船變成無人船,這樣就可以大膽耍廢了(誤),因此近期都在大量研究毫米波雷達,透過書籍、網路資料、線上與實體課程的方式,來自學各種技能。
而性格活潑的林桑,在作品身上也會結合當時的話題增添趣味性,例如製作電影《星際大戰》迷夢寐以求的光劍、《葉問》的功夫服等,穿戴這些作品進戲院,以融入在電影故事裡。
在林桑身上,踏實地應證「活到老學到老」這句俗語。「我做東西都是為需求而做,如果你有了需求,就有了動機,儘管你遇到了強大的關卡,只要你持續堅持,總有一天也會突破,會放棄只是因為你的動機不夠」林桑真誠地說。若你正是遭遇困境的創客,可以先思考專案本身的動機與需求,說不定你就更有勇氣,繼續走下去嘍!
小編們與林桑大合照。(攝影:林桑)
(本文轉載自vMaker(另開新視窗)、原文連結(另開新視窗);作者:葉佳錚;責任編輯:葉佳錚)